中国政府网 |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| 吉林省建设人事人才网    今天是: 加入收藏 | 繁体中文 |  联系我们  证书查询     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动态 - 新闻动态
数字赋能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——访北京地铁22号线08标项目经理尹伟
发布时间:2025.07.03    新闻来源:   浏览次数:

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工程项目,北京地铁22号线08标项目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,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安全、高效的施工管理,为行业作出了有益探索。北京地铁22号线08标项目经理、北京建工高级工程师尹伟凭借卓越才能和创新精神,带领团队攻克众多施工难题,彰显了建设者的风范与担当。

图片1.png

树立创新标杆 彰显担当作为

北京地铁22号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交通项目,线路建成通车后,将大幅提升区域通勤效率,进一步推动三地交通互联互通与经济协同发展。08标段作为北京地铁22号线建设的核心,紧密连接朝阳区与城市副中心,枢纽地位凸显。标段中的主体工程——管庄站,设计为一座便捷的换乘车站,未来将实现与既有地铁管庄站的“一站式”无缝换乘。

尹伟介绍说,08标段基本涵盖地铁施工的全部工艺:明挖、暗挖(PBA、CRD等)、盾构、冻结、矩形顶管等,分别需要穿越八通线、通燕高速、京承铁路等,施工难度大。

面对125个风险源的严峻挑战,尹伟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。开工伊始,叠落盾构区间施工遇到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,传统型钢支撑施工效率低、安全隐患大。尹伟带领技术团队驻扎工地3个月,经过上百次试验,研发出步履式隧道支撑台车,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让施工效率提升300%,为项目节省工期45天。

图片2.png

下穿京承铁路施工是项目的一大挑战。尹伟组织技术团队日夜攻关,创新采用应力实时调控系统,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位移变化,最终将轨道位移精准控制在2.1毫米以内。

“创新是破解施工难题的‘金钥匙’。”尹伟表示,“遇到难题不要怕,关键是要敢想敢干。”在他的带领下,管庄站提前12个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节点任务,同时研发了移动式槽边防护栏、可移动配电棚、大跨度防尘天幕系统等多项新技术,其中3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。

凭借创新精神引领和担当务实、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,尹伟获得“北京市劳动模范”“应急先锋·北京榜样”年榜人物等荣誉,项目获评“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”“北京市工人先锋号”“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”“北京市年度‘安薪’工地”等称号,进一步擦亮了北京建工品牌。

坚持品牌引领 助力高质量发展

在工程建设中,北京建工高度重视品牌文化建设,强化价值引领和理念驱动。一是注重团队建设,始终坚持团结、担当、拼搏、高效的项目文化,挖掘员工潜力。二是合理组织施工。最初,管庄站需要一处有产权争议的大厦场地,经过与甲方充分沟通后,项目增加明挖区间,为车站封顶、隧道贯通创造了有利条件。三是做好外部协调。第一时间进行管线改移等,积极与产权单位对接,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。四是执行力强。坚持“守土有责”“守土尽责”,责任落实到人,提高工作执行力。

在质量管理方面,项目部坚持重大工序前会同监理、管理人员、班组长、一线作业人员,针对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,组织桌面演练,规避隐患,不断提升管理水平,应用大体积砼测温系统确保施工质量。

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,建立北京轨道交通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第一分部,首创“BIM+VR+AR”智慧化培训,累计培训5.1万余人次,确保安全生产,在安全质量专项检查中赢得专家组好评。

图片3.png

技术创新方面,自主研发盾构支撑台车,在叠落隧道施工中效率提升30%;研发盾构出土口泥浆防溅装置,将泥浆飞溅率降低80%,大幅改善作业环境;研发可移动地连墙坑槽防护装置,在保证安全稳固的前提下大幅缩短护栏的安拆时间,减少人力投入,提高工作效率,实现降本提效。

拥抱数字变革 培育新质生产力

“数字化是建筑行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,是‘中国建造’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”在尹伟看来,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工具,更是行业生态重构的基石。

他分析,数字化技术助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协同,实现从设计到施工、到运维的数字化贯通(如BIM+GIS融合),打破信息孤岛,让项目实现降本增效;赋能发展模式创新,通过数字化平台,整合设计、施工、供应商资源,缩短决策链条;对标全球智能建造标杆,缩短技术差距,助力中国标准“走出去”,打造“中国建造”品牌。

在08标项目建设中,项目部应用数字化技术,设置智慧监控室,实现对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全覆盖,并能够与各级管理单位实现网络互连。同时,该监控系统集成安全培训统计数据、人员统计管理、物料管理等功能,实现项目安全生产智慧化管理。

为实现安全赋能,项目搭建智慧工地系统,应用北京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,集成工程进度、风险源管理、施工监测、预警管理等多项功能模块,可实时查询工程进展、风险预警情况等,全面管理工程风险。

在智能建造方面,项目引入AR虚拟灭火、AED等智能急救设备,提升应急响应能力。在数据分析方面,借助自动化盾构参数监测系统,提升数据统计效率,分析优化掘进参数配置,为项目精细化管理注入强劲动力、为打造北京建工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尹伟表示,未来,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“装配式建筑占比将提升至30%以上,结合机器人焊接、3D打印等技术,实现‘像造汽车一样建地铁’。”他建议行业企业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,加快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,培育新质生产力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“工程人”,严以律己、扎实苦干,是尹伟的“个人名片”。以品牌文化为引领、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创新、坚持实干作为,尹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。未来,他将继续带领团队,精细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、平安工程。


 
 
友情链接
版权所有:吉林省建设人事人才网   www.jlgjrsrc.com.cn   2006-2025  
网站主办:吉林省工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    网站承办:吉林省建设人事人才网   
地址: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站前街   邮编:474650   备案号:吉ICP备2024010634号